開侖撞球介紹

       開侖(Carom)
開侖撞球檯
       開侖是一種球桌沒有袋口的撞球運動。開侖撞球有多種競賽方式,其共同點是使用撞球桿來撞擊母球,令其在撞球桌上滾動並撞擊其他球,以達成特定目的而得分,主要流行於歐陸各國及亞洲的日本、韓國。

        早期的開侖競賽項目有四球競賽、三球競賽等,後來因為發明了「賽利」撞法,讓三個球持續集中在一個小範圍內,不斷地撞擊得分,而創造驚人的高分,失去競賽意義。為了挽救開侖撞球運動,於是各種改革方案應運而生:一類是限制在某些區域內的擊球次數,例如自由球及各種障礙線;另一類是額外要求母球或子球碰撞桌邊(Cushion,音譯「顆星」)以增加困難度,例如一顆星及目前最受重視的三顆星。
 開侖撞球檯_1


 開侖撞球檯_2






自由球
       自由球競賽禁區    
       自由球是一種常見的開侖撞球競賽方式,使用紅、黃、白球各一個,白球和黃
是母球,雙方各選一顆當作自己的母球。桌面四個角落畫有斜線,與桌邊構成四個三角
形禁區。

       自由球競賽的基本得分方式與其他的開侖撞球一樣,必須在撞擊母球後碰撞到其餘
兩顆球,但選手在同一輪擊球中,可以在球桌除了禁區之特定角落外的任何地區一直打
雪利球,直至達到指定的分數為止。

      自由球為1998年亞洲運動會及2002年亞洲運動會的正式競賽項目。

自由球競賽禁區







三顆星
        三顆星競賽使用紅、黃、白球各一個,白球和黃球都是母球,雙方各選一顆當作自己
的母球。擊球後母球必需碰到兩顆子球,而且在碰到第二顆球之前,母球必須最少碰台邊
三次。

例如:

        母球擊打某顆子球,繞三顆星,再撞擊第二顆球
母球繞三顆星,然後撞擊兩顆子球
母球繞一顆星,然後繞兩顆星再撞擊第二顆球
母球繞兩顆星,然後繞一顆星再撞擊第二顆球
三顆星是一種技術性很高的比賽,為1998年亞洲運動會及2006年亞洲運動會的正式項目。





(文章,圖片出處 : home.gamer.com.tw; 維基百科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